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繼“大氣十條”之后,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的戰略布局再次迎來綱領性文件——《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從末端控制帶入能源、產業、交通、用地四大重點領域被業界視作此輪大氣污染防治的新亮點。
前段時間,聽聞北極圈內溫度都一度邁過30大關,不少人高呼“熱到生命不可承受”。確實,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變化愈發明顯,極端的高溫和反復無常的天氣大概是最深入人心的表現。
而隨即,《自然·通訊》卻貼出了一篇更令人無力的文章。據該篇論文闡述,2018年遭遇極端高溫只是開始,全球在未來4年內很有可能會面臨持續增溫的現象。預測結果顯示,其概率已經直逼6成,而海洋遭遇異常溫暖的可能性則將近7成。
種種現象表明,大氣污染治理刻不容緩。基于此,四大“力量”體系亟待形成強勁支撐力。
環境保護,作為一個半公益性事業,政策導向影響毋庸置疑。從打響藍天保衛戰,到勾劃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我國對大氣質量的監管力度與日俱增。
一方面,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政策頻頻落地,環保稅、排污許可證、全國碳排放市場等措施更是完成了推波助瀾。著力解決突出矛盾,統一規劃治氣行動,以中央環保督察以及地方督察,和專項督查等工作倒逼責任落實,法治力量正強制拉高環境違法代價。
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消息顯示,近日就會印發《關于加強加快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見》。顯然,各地將加快實施“彈性解決方案”,因地制宜做好法規標準完善工作,謀求高效治理大氣污染的“一城一策”。
7月初,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下文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0年,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同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計劃》的發布實施,吹響了全民行動、再接再厲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進軍號角。
西安嘉華熱工設備有限公司會緊隨國家政策持續為環保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承接火炬放散自動點火裝置安裝和設計,歡迎來訪。